说起足球历史上的最高比分,马达加斯加联赛2003年打出的那个149比0自然是独占鳌头。但是,看过相关体育新闻的人都会知道,这149个进球全都是乌龙球,都是出于向裁判泄愤的目的而踢进的,这就让该场比赛的含金量和趣味性几乎降到了零。 如果要说含金量稍微高一些的最大比分纪录,那么桂冠应该还是放在1979年南斯拉夫足坛的那个134比1头上。该比分也是149比0之前近三十年时间里的原最大比分纪录。引人注意的是,这场134比1里的进球几乎没有乌龙球,也就是说,这135个进球基本都是由进攻方主动进攻取得的。不止如此,这场134比1还拥有一场与它有密切关联的比赛,同样也打出了一个惊人的比分,是88比0。当然,我们应该能够看出来,这种比分一定意味着“假球”。但即便是踢假球,也比马达加斯加的那支球队往自己球门里傻踢乌龙要好看一点,这一点没人会反对吧。 因此,若论可供挖掘的深度,134比1绝对要胜过最近的这个149比0。遗憾的是,中文互联网上已有的相关资料基本都在转帖关于149比0那场的信息,而对于这场内容丰富的134比1,由于年代久远,除了球队的名称和比赛日期之外,其他的都语焉不详。比赛当时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情境?两场同时进行的南斯拉夫联赛为何总共打进多达223个球?还须要到英文互联网上去寻找细节。 以下资料,笔者编译自上外国网友的资讯帖子。准备发到上去,不知道能不能被批准,总之先在这里贴一份。 当时的南斯拉夫联赛下设一些地区级联赛,只有在地区级联赛中名次靠前的球队,才能晋级到全国联赛。我们要瞩目的那场134比1发生在马其顿地区联赛(当时马其顿属于南斯拉夫),日期是1979年6月24日。在那轮比赛之前,积分榜上暂列第一、二位的两支球队正在争夺唯一的晋级名额:暂列第一的是伊林登队(Ilinden),暂列次席的是德巴卡队(Debarca)。二者积分看来是暂时相等,于是,两队谁能在该轮比赛中赢得更多的净胜球,就能够获得晋级。按照赛程,这轮比赛两队并不是直接交锋,而是要在各自的对手身上分别争取一场大胜。这就为在两块场地上同时上演的这出空前的滑稽戏埋下了伏笔。 最先开始鼓捣小动作的是德巴卡队。按赛程安排,他们的死敌伊林登队在这轮将对阵的是摩拉多斯特队(Mladost)。德巴卡队拟定了这样一个计划:向摩拉多斯特队行贿,请求他们以“队内有状况,不适合继续比赛”为理由宣布弃权,这样伊林登队会被判以3比0自动获胜,伊林登队本轮的净胜球也会被锁定在3个,在此基础上,德巴卡队自己只要在这一轮净胜对手4球以上就可以晋级了。然而,人算不如天算,这个行贿计划走漏了风声,伊林登队的情报员获知了这一动向。但伊林登队并未选择投诉和举报,而是决定“以恶制恶”——他们也去向摩拉多斯特队行贿,立即博官方并且行贿金额比德巴卡队更多。谁给钱多谁就是主子,比赛当天,摩拉多斯特队准时出现在了赛场上,并且显然已经决定要在比赛中送给伊林登队更多的净胜球。 德巴卡队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,只能派情报员到伊林登队的比赛现场,准备通过私用电台(当时没有手机)随时给老巢通报比分,以便知道自己还需要进多少个球。可想而知,以德巴卡队的这种思维方式,他们肯定也买通了自己这场比赛的直接对手,以保证自己可以进更多的球。(可惜的是,笔者看到的资料中没有提到这支球队的名字。) 德巴卡队的“盘外招”还不止如此。本来两场比赛按秩序册安排都应该在21点30分开踢,但就在此前几分钟,德巴卡队的代表突然找到自己这场比赛的裁判组,说自己队伍提交的队员资料有错误,需要更正,但正确的资料突然“找不到”了,请稍等几分钟。结果这一等就是二十多分钟,等到德巴卡队终于“找到”并交上正确的资料时,伊林登队那边的比赛已经开踢了22分钟之久!又过了二十来分钟,伊林登队的上半场比赛以11比0收场,德巴卡队派出的情报员及时向母队通报了这个比分,这让德巴卡队从容地在自己上半场剩余的时间内把比分踢到了14比0,多出伊林登队3个。德巴卡队安心地进入了中场休息。 不过,伊林登队显然也有情报员潜伏在德巴卡队的赛场。德巴卡队耍赖推迟开球时间的消息,伊林登队很快就知道了,于是他们和自己这场的裁判组进行了交涉,要求延长中场休息时间,保持两场比赛的时间进度一致,裁判组没有理由不接受这个建议,结果伊林登队的中场休息被延长到40分钟。由于德巴卡队那边的中场休息是正常的15分钟,两块场地的下半场开球时间就几乎相同了。 德巴卡队在下半场开始时知道了这个情况,这让他们的心情遭受了重创。现在他们能做的只有暗示自己的场上对手“再多让几个”了。对手显然极为配合,而且配合得过了头——当远方的伊林登队在下半场首次破门,把比分扩大到12比0的时候,德巴卡队的领先优势已经变成40比0!伊林登队的情报员赶紧把德巴卡队连续得分的情况汇报给母队。竞争对手已经进了40个球的消息,使得伊林登队也陷入了紧张之中,接下来的事态发展就可想而知了,摩拉多斯特队开始疯狂地想办法帮助伊林登队得分:他们的门将和一名后卫牢牢地守在禁区之内不再出去,这样可以保证伊林登队不会越位;当伊林登队的射门因绵软无力而难以进门时,摩拉多斯特队总会有队员出来解围,并“不慎”将球补进球门;当球即将出界时,摩拉多斯特队的门将总是努力地把球追回来,然后“传球失误”送到对方前锋的脚下,为对手节约进攻时间;摩拉多斯特队的其他队员大多在中场附近闲晃,不离开中圈太远,以便在失球后能以最短时间完成重新开球的过程。 有趣的是,一心送礼的摩拉多斯特队也收获了一个得分,只不过纯属意外——某队员本无威胁的随意一脚,居然也洞穿了伊林登队的球门,结果这位队员立刻被队友告知“别再碰球了”。随着时间推移,伊林登队的进球如同滔滔江水连绵不绝,快速蹿升。 伊林登队的这种节奏变化,显然打乱了德巴卡队这边踢假球的节奏。比赛进行到第89分钟时,他们“仅”取得了57比0领先的优势,这完全不够压过伊林登队。不过,他们显然已经跟主裁判Andrey Ristevski搞好了关系。由于伊林登队那边势如破竹,这位黑哨就送给了德巴卡队一个超长的伤停补时,根据后来的比赛报告看,这次补时居然长达20分钟!利用这段补时,德巴卡队又狂灌对方31球。最后,主裁判大概也觉得如果再继续补下去就太假了,只能吹响了终场哨音。比分定格在88比0,德巴卡队赢得了一场毫无实际意义的狂胜——因为另一场比赛已经以134比1安然地提前告终。伊林登队以创造世界纪录的比分笑到了最后。 伊林登队134比1狂胜摩拉多斯特队的比赛报告,如今只能查到上半场的那部分,下半场的报告(记载着伊林登队剩下的123个进球)据说是“遗失”了。根据其他档案,在这场比赛中,伊林登队的队员Naum Shapkaroski独进58球。不过据他本人说,他其实进了76个球(亏他自己还数得过来)。另外,他的队友Ljube Crkovski在该场比赛中进了29个球。 赛后新闻发布会上,几支球队的主教练都表示“比赛是正常进行的,完全接受比赛的结果”。但是,恐怕任何一个人,只要智商不是负数,都不会认为这种比分属于正常范围。南斯拉夫足协当然也不是傻子,所以,这两场球的所有当事人都受到了极为严厉的惩处——四支俱乐部全部遭到了永远除名的处分(晋级自然也就成了泡影)!而参与这两场比赛的运动员、教练员、俱乐部官员、裁判员也都受到了长短不等的个人禁赛处罚,禁赛期最短的也有一年。或许,只有到了这个时候,他们才能真正冷静下来,好好反省一下这场一地鸡毛的闹剧。 |